ESA探測器傳回高解析太陽影像

拼接而成的太陽高解析度影像展現太陽與日冕的豐富細節。路透社資料圖片

歐洲太空總署(ESA)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的「太陽軌道號」(Solar Orbiter)探測器,近期拍攝並傳回迄今最寬廣的太陽及其外層大氣(日冕,corona)高解析度影像。這幅前所未見的圖像,以驚人細節揭示了人類母恆星的複雜樣貌。
科學網站《IFLScience》報道,這幅壯觀影像是「太陽軌道號」搭載的極紫外光成像儀(EUI),於今年3月9日從約7700萬公里外(相當於日地距離一半)拍攝。它由200張獨立照片精心拼接而成,最終呈現解析度達12544×12544像素的超高畫質,展現了肉眼不可見的極紫外光波段下的太陽劇烈活動。
影像中充滿了各式太陽活動特徵。許多活躍區清晰可見,這些區域若在可見光下觀測,通常對應著人們熟知的太陽黑子(sunspots)。從太陽邊緣優雅伸展出的結構包括巨大的「日冕環」(coronal loops)和壯觀的「日珥」(prominences),兩者都是高溫電漿流受到太陽強大磁場精心塑造而成的奇觀。
遍布整幅影像背景的是太陽溫度高達數百萬度的日冕。其中偶爾可見一些深色的絲狀結構,這些是被稱為暗條(dark filament)的區域,其物質溫度相對「涼爽」,約在1萬攝氏度左右,與熾熱的背景形成對比。
「太陽軌道號」任務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創新的飛行軌道。數月前,它巧妙利用金星的重力助推,成功脫離了太陽系主要行星運行的黃道面(ecliptic plane),進入一條傾斜軌道。這項設計使其未來能首次從高緯度直接觀測太陽神秘的南北兩極區域。此次寬景拍攝是在3月31日首次以傾斜軌道近掠太陽前完成。
該任務儀器操作科學家威廉斯博士(Dr. David Williams)解釋其關鍵價值有二:首先,探測器能近距研究太陽與原始太陽風(solar wind)的交互作用;其次,預計明年起,它將能直接觀測太陽極區磁場,解開更多太陽物理之謎。
此影像並非近期太陽觀測的唯一亮點。位於夏威夷、全球最大的地面太陽望遠鏡「井上建太陽望遠鏡」(DKIST)也發布了令人讚歎的太陽表面超高解析度新影像。結合NASA最接近太陽的「派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這些先進觀測工具正聯手開啟研究太陽的新紀元。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