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政狀況仍如履薄冰

無論如何,投資者此次拋售依然如同2022年市場動盪的一次小規模「迴響」,當時首相卓慧思因其災難性的「迷你預算案」,動搖了投資者信心並導致借貸成本飆升而下台。
諮詢公司LB Macro的創始人巴蒂格列烏娜表示,「如果政府不採取嚴厲措施恢復市場信心,那麼債券收益率曲線將繼續趨陡,英鎊將像卓慧思時代一樣遭到拋售。」
加拿大皇家銀行藍灣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尼爾.梅塔在談到英國國債易受突然下跌影響時則表示,「當形勢不好時,很容易引發導火索,未來幾個月市場將保持高度警惕。」
事實上,在本次戲劇性事件發生之前,工黨政府就已面臨外界對其支出計劃融資能力,以及其對自主制定的財政規則承諾的質疑。李韻晴在秋季預算發布前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財政缺口。
鑒於英國財政監管機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可能下調英國的經濟增長前景,這也使得形勢變得愈發危險。IfG副首席經濟學家波普表示,如果預算責任辦公室(OBR)預測變得更糟而非更好,政府可能會在秋季預算案中放寬其財政規則,而且「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略大於50%」。
經濟學家丹漢森寫道,國債收益率的上升凸顯了投資者對英國財政政策消息的敏感程度。稅收似乎不再是是否需要再次上調的問題,而是何時需要上調的問題。他預測,李韻晴在秋季預算中將面臨200億英鎊的赤字。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