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棲息在泛熱帶地區、帶有劇毒的海洋夢幻物種「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 atlanticus,又被稱為「藍龍」、「藍天使」),近年來受地球暖化影響,讓該物種開始出沒在全球溫帶與熱帶海洋。西班牙東南部外海日前發現其身影,讓當局緊急發布禁泳令,嚴禁任何民眾接近海灘或下水。
據綜合報道,西班牙東南部阿利坎特省(Alicante)旅遊當22日宣布,境內塞古拉河畔瓜達馬爾(Guardamar del Segura)海灘水域本周再度發現好幾只有毒的海洋生物「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 atlanticus),海灘二度緊急關閉。當地此時正值旅遊旺季,人潮通常在8月達到高峰。
這種生物體色藍白相間,因其外型近似神話傳說的龍而獲得「藍龍」(blue dragon)稱號。當地警方在臉書官方帳號發文,由於藍龍現蹤,海灘再度升起紅旗禁入,這種小型海洋生物的刺會引發劇痛、嘔吐與其他不適反應,務必提高警覺。
塞古拉河畔瓜達馬爾市20日才以同樣原因關閉海灘。市長周四宣布警戒降為黃旗,代表恢復開放但戲水時務必謹慎,救生員會在海灘警戒;豈料當天稍晚又有2隻遭海浪沖上岸,周五再度禁止下水。市長警告,如果在海灘區域發現「藍龍」,絕對不要觸摸,即使戴著手套也不應涉險,同時務必通知市府局處與救援人員。倘若發生搔癢痛感,應以鹽水沖洗患部並儘速就醫掛急診。當地警方周六(23日)宣布海灘回到黃旗警示,依舊提醒大眾當心。
「藍龍」體長僅約3至4公分,以嬌小身體、奇幻又美麗的藍色翼狀觸手聞名,威力不可小覷。牠們以體型較大的有毒生物為食,例如僧帽水母,僧帽水母的毒性對他們沒有作用。從獵物身上攝取毒液對於「藍龍」生存非常重要。美國海洋能源管理局(BOEM)資料顯示,藍龍3對附肢尖端帶有捲鬚,「展開如翼」,牠從獵物獲取的毒刺細胞會以更高濃度的劑量儲存於捲鬚,毒液可麻痺其體型300倍的獵物,若人類不慎被牠螫傷,恐會引發噁心、嘔吐、頭暈、劇痛、皮膚刺激等症狀,甚至出現急性過敏反應導致休克死亡。
藍龍通常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熱帶水域,近年已擴及澳洲、南非,美國德州墨西哥灣沿岸也有,BOEM研判可能是氣候變遷與洋流變化導致水溫升高所致。牠們漂浮在海面以倒掛姿態隨波漂浮,以控制體內氣泡構造大小調節浮力;帶有深淺藍色條紋的腹部朝上混淆海鳥視線,銀灰色背部與海面色調相融令水中魚類難以辨識,以躲避天敵。
專家指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大多生活在泛熱帶地區的海洋中層水域,像是大西洋、太平洋與印度洋,較少出現在地中海或其他地區的海岸線上,因此這起事件屬於罕見案例。
不過隨著近年來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目擊消息增加,凸顯出海洋生態的不穩定因素升高,專家推測可能與全球氣候變遷、洋流轉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