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樓市轉勢,市建局推動市區重建亦面臨挑戰,市建局連續第3年錄得赤字。市建局行政總監蔡宏興強調,市建局現時現金流雖然有壓力,但目前整體財政仍穩健,有能力推動已開發的項目,希望今年能再度發債,規模將與上一年差不多。
蔡宏興今(27日)電台節目表示,香港城市老化正在加劇,市建局不可能將所有舊樓拆掉再重建,所以樓宇復修方面鼓勵舊樓的私人業主盡責任維修保養,是市建其中的一個工作目標。
希望透過規劃整合創造更多價值
樓市整體下行,早前市建局相繼有一些項目流標,市建局資產淨值連續3年下跌,由538億元下降至截至今年3月底約436億元,傳市建局正在放售商舖。蔡宏興承認,市建局現正在市場放售部分物業,指是屬於將資產優化,希望將資金流動更加能達到效益。他重申,市建局面對是現金流問題,並非是資不抵債,至今財政狀況仍然穩健,可以考慮在市場融資借貸,透過規劃整合,創造更多價值,令將來的回報能夠返回合理水平。





政府在2023年7月批准市建局的借貸上限由原來的60億港元,放寬至250億港元。對於市建局今年是否有計劃再發債,蔡宏興指,上限已用得七七八八,隨著市場或會減息,有再發債空間。他強調市建局並非大花筒,是希望在適當的時間增強財政能力,去推動已進行的重建項目,加快步伐讓香港和市民有一個更加易居的環境。他透露希望今年會再度發債,規模將與上年差不多。
他又提到是時候檢討市建局的營運模式,包括收購策略及7年樓齡補償機制,強調要多聆聽不同持分者,包括受影響市民及政府的意見,一齊商討,希望達致共識,推進改變的方向。
適時檢討成效及營運模式
另外,他又提到市建局在營運和財政上的可持續性模式,絕對是他其中一個重中之重的工作範圍,很多政策已執行一段時間,適時檢討成效及營運模式,包括收購策略及「同區七年樓齡」補償機制,強調會聆聽不同持分者、受影響市民及政府意見,一齊商討,希望達致共識,推進改革的方向。
他又稱,現時手頭上已經有6個項目開展,希望由收購到招標,會按先後次序有序地推出。雖然地產市場面對挑戰,但他深信現正慢慢復甦,相信私人地產商參與更有把握,亦支持市建局在不同階段推動不同項目。
相關新聞:
樓盤由賣轉租 蔡宏興:尊重發展商市場觸覺 如租屋市場續火熱 繼續有空間轉租
市建局稱財政穩健 蔡宏興:按需要再發債 是時候調整「七年樓齡」補償機制
政府委任蔡宏興為市建局行政總監 接替韋志成 任期3年6.15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