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思政策研究所今日(28日)公布經濟韌性指數研究,當中香港在5個主要亞洲經濟體中排名第二。研究所建議政府未來深化開拓非美國市場,同時增強金融自主。所長湯家驊認為,香港與中國內地在首輪關稅衝擊中憑藉靈活性、政策信譽與市場多元化策略,展現了堅韌的抗壓能力。
香港獲評為「強勁」
研究評估5個主要亞洲經濟體,包括新加坡、香港、中國內地、日本、南韓,在面對美國自今年4月起對全球加徵關稅措施後的經濟抵禦能力,結果顯示新加坡「經濟韌性指數」以「卓越」的抗壓能力位居榜首,香港緊隨其後,獲評為「強勁」,中國內地、日本及南韓則同屬「中等」抗壓級別。





籲港勿聚焦與不友善國家貿易
民思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張達明指,美國將關稅武器化和常態化,對香港和內地徵收稅率遠高於其他地方。不過在關稅衝擊下,香港仍展現顯著韌性,當中貿易進出口表現仍然表現活躍,貿易逐步轉向亞洲及RCEP成員國,而且香港對美國出口只佔出口的小部分。同時,香港有充裕的外匯儲備及嚴謹的聯匯制度,成為維護國際信譽的基石。
張達明又提到,研究發現,與美國政經關係密切的經濟體,如日本和南韓會出現增長停滯跡象,強調多邊主義有助共贏,保護主義只會導向零和博弈。他建議香港可拓展東盟與中東市場,並建立區域生產網絡,將部分生產鏈移至其他地方,不要太聚焦與不友善國家進行貿易,分散單一風險。他又認為香港應「增強金融自主」擴大非美元結算與人民幣的使用,並強化貨幣互換協議,以及協助中小企業應對短期衝擊。
被問及若美國禁止香港使用關鍵軟件的影響,張達明指,美國在香港外資佔一定份額,此舉或影響美國在港的跨國公司,強調香港不是單方面依賴美國,美國亦依賴香港。
湯家驊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中國經濟近乎崩潰,故認為有必作出研究檢示說法是否正確,結果令他驚訝,因為香港和內地為美國主要打壓對象,但兩地關稅比日本和南韓更多,結果反映以關稅打壓中國並不成功。
記者:林彥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