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局報告列政策不確定成金融體系首要風險 首涉「央行獨立性」 AI憂慮也增加

美國聯儲局周五(7日)公佈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將「政策不確定性」列為美國金融體系面臨的首要風險,同時「央行獨立性」被列為風險因素之一,是有關報告自2018年發佈以來首次。此外,地緣政治風險、長期利率上升,以至人工智能(AI)風險,也備受多數受訪者關注。

全球貿易已非單一擔憂

報告指出,包括券商、銀行、投資基金和顧問公司專業人士在內的61%受訪者,將政策不確定性列為美國金融穩定的首要風險,明顯高於今年春季調查中的50%。

所謂政策不確定性,涵蓋貿易政策、央行獨立性和經濟數據可用性等多個面向,其中央行獨立性首次被提及為風險因素之一,料因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解僱聯儲局理事Lisa Cook,並持續公開向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施壓減息。

至於經濟數據可用性成為風險因素,則與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導致官方暫停公佈經濟數據有關。相比之下,在4月的春季調查中,全球貿易風險曾是最受關注的單一議題,但最新調查中已不再作為獨立擔憂出現。

地緣政治風險關注大增

調查又顯示,地緣政治風險的關注度大幅上升,有48%受訪者提及此風險,並高於春季調查時的23%。報告指出,受訪者密切關注緊張局勢可能擴大,同時指金融市場指標目前可能未充分反映地緣政治風險。

有43%受訪者提及長期利率上升為風險之一,遠高於春季調查時的9%。受訪者強調,較高的長期利率可能由期限溢價上升、通脹預期升高或美債需求疲弱驅動,又指更高的利率可能會增加銀行業的未實現損失,並可能迫使固定收益投資者承受按市值計價的損失。

AI情緒轉變成潛在衝擊

至於備受市場關注的人工智能(AI),也有30%受訪者視為未來12至18個月內對金融穩定的潛在衝擊,遠超過春季調查時的9%。報告指出,這項擔憂主要集中在對AI樂觀情緒如何推動近期股市上漲,以及有關情緒轉變可能導致市場大幅損失,並可能產生更廣泛的經濟影響,當中可能導致私募和公開市場出現巨額虧損,如果修正規模較大,亦可能令勞動市場進一步放緩並收緊金融條件。

對沖基金高槓桿成風險之一

此外,受訪者對金融體系脆弱性的擔憂,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雖然銀行體系整體保持穩健,但對沖基金等非銀行機構的高槓桿率及資產估值偏高,仍構成「顯著」風險。

報告提到,對沖基金近年槓桿率穩步增加,涉及國債、利率衍生性商品和股票,並特別指出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往往槓桿率最高,而且這些增加的槓桿支撐了關鍵市場中的大量倉位。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