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的銀河系探測衛星「蓋亞太空望遠鏡(Gaia)」27日關閉電源「退休」,結束超過10年的任務。不過,儘管任務結束,蓋亞10年多來所累積的龐大觀測數據,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帶來新的天文發現。
歐洲太空總署表示,蓋亞自2013年12月發射升空以來,在距離地球地表150萬公里的第二拉格朗日點的穩定軌道上,致力繪測銀河系將近20億顆恆星和其他天體的位置、運動和特性,建立一幅無與倫比的銀河系詳細地圖。不過,隨著功能強大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和歐幾裏得太空望遠鏡(Euclid)的加入,這個區域變得日益擁擠。為避免對這些新成員造成干擾,ESA團隊於27日發出指令,使蓋亞的引擎進行最後一次推進,把它送入遠離L2的另一個距離較遠的「退休」軌道,這個位置將使蓋亞在至少未來100年內,與地球保持1000萬公里的距離。
蓋亞出任務時間已經比原定的5年,超過一倍,在近11年的服役期間,蓋亞揭露龐大星系相互碰撞的證據,辨識出大型星團,也幫忙發現新的系外行星,繪製了被稱為「類星體」的明亮活躍星系核地圖。
蓋亞工程師赫南德茲說,蓋亞建立的恆星目錄,「將是至少30年到40年內,天文學的參考依據」,許多未來將利用蓋亞數據獲得研究突破的天文學家,「現在可能還在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