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本可預防?專家:重大斷層帶沉寂200年快爆發 早已警告政府

緬甸今天發生黎克特制7.9級強烈地震,多地建築倒塌,基礎設施毀壞,造成至少144死732人傷,而且遇難人數很可能進一步上升,成為該國近數十年來最嚴重震災之一。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境學院、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副教授韋生吉接受媒體追訪問時透露,由於緬甸位處重大斷層帶(實皆斷層),但該斷層已沉寂200年未有發生大型地震,故他早已推測或在不久將來爆發,並已將這消息通知了緬甸政府和科學家。

研究緬甸地震已有10年之久的韋生吉在美媒CNN節目中直言,對緬甸今次爆發大規模地震並不感到意外。他指出,這場地震發生在實皆斷層(Sagaing Fault)的一個區段,而這條重大斷層帶在歷史上發生過不只一次大地震,換言之,極可能會再次爆發。

緬甸政府徹夜在災區搜救。路透社
緬甸政府徹夜在災區搜救。路透社

 

 

路透社
路透社

 

 

 

然而,在過去200年裡,實皆斷層一直沉寂,卻不斷積累「壓力」,所以他預測,很可能在短期內便會爆發。他在早前,更已將這消息通知了緬甸政府和當地科學界同行。

另外,倫敦大學學院地震學教授喬安娜.沃克(Joanna Faure Walker)亦指出,緬甸位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之間的邊界,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而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在緬甸中部位置,是以水平錯動方式滑動(strike-slip fault),這類斷層雖不像「隱沒帶」(如印尼蘇門答臘)能引發海嘯,但地震規模仍可達7至8級,破壞力極大。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最初指地震規模為7.7級,震源深度10公里,屬極淺層地震。其後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為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 綜合喬安娜等科學家的說法,今次緬甸地震造成殺傷力極大,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震源淺,震波抵達地表前幾乎無衰減,建築物因此承受最大衝擊。

第二,震央接近都會區即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該區人口密集、建物老舊。

第三,建築結構脆弱。上次同區域的大地震已是1956年,意味著許多建築未考慮防震設計。受災建築物多為磚砌或加蓋木結構房屋,在震動下易於倒塌。此外,絕大多數基建設施(如橋樑、公路)未有抗震設計。

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災害部門(USGS EHP)初步預估,今次地震死亡總人數可能高達介乎 1萬至10萬人之間。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