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團隊正就「土瓜灣海濱研究」的初步建議作深入研究及優化,以「海—岸—陸」三合一的新規劃概念,將土瓜灣內陸、海濱空間以及對開的水體,一併作規劃研究,期望能善用海港資源並釋放維港作為航道以外的潛能,構建成為一個配套完善兼活力蓬勃、媲美世界級港灣的「東維港灣區」(Victoria Cove Area),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向市建局提交初期研究報告,以及可行性研究建議。團隊已經開始與不同政府部門和持分者接觸,介紹有關規劃概念和收集意見。
啟德體育園對開位置 水流平靜可作更多用途
韋志成在網誌表示,市建局先委聘顧問展開「土瓜灣海濱研究」,從「海—岸—陸」的規劃概念入手並參考海外經驗,作3個方向的可行性研究,探討當中的機遇和挑戰,這三方面包括:
(一)善用現有水體和海濱空間
市建局指,土瓜灣沿岸和對開水體設有海濱長廊、碼頭等基本設施,在短期內可以在毋須額外建造硬件的情況下,提供水上活動、表演場地和休閒設施。其中,在啟德體育園和馬頭角道對開的水體屬於內港位置,水流相對平靜。
局方初步建議可利用該處的水體空間進行例如划艇、獨木舟等相對靜態的水上活動;又或增設浮台用作表演場地、舉辦音樂會等,讓市民能在岸上觀看表演。研究初步探討將部分沒有工程作業的躉船改裝,提供餐飲服務、用作舉辦戶外音樂會、擺設特色光影藝術裝置,或改裝成泳池、飄浮沙灘等;另外,亦可以在防波堤擺放藝術裝置,供市民及遊客乘船「打卡」,給予多元化的消閒娛樂體驗。
相關新聞:
土瓜灣擬建「東維港灣區」 推娛樂、旅遊、商住項目 駁通海濱「斷裂位」 市建局展海濱研究





興建行人板道將兩段「斷裂位」駁通
(二)創造空間建設多元化的濱水區
至於現時土瓜灣海濱的兩個「斷裂位」,包括翔龍灣對開臨海煤氣設施用地,以及青洲英泥碼頭一帶海濱地段,可考慮透過適度興建行人板道的方法,針對性地將該兩段「斷位」海濱走廊駁通;至於海心公園對開的自然景觀─魚尾石,研究認為在不影響自然景觀及海岸線的情況下,可以透過改善海心公園內的步行環境或增設行人導向標示,提升紅磡及土瓜灣海濱的暢達性。
研究亦探討將碼頭周邊的土地,包括毗鄰的中九龍幹線擬建的綠化平台,連同翔龍灣等一帶的海濱用地和公用休憩空間,一併作整體規劃,令海濱空間更具規模和發展潛力;再加上透過舉辦大型活動、藝術文化裝置及街區美化等「地方營造」手法,提升沿岸景緻並為海濱打造獨特個性和魅力。
(三)加強內陸與海濱空間的連接
此外,在提升「海」和「岸」的活力後,改善道路和行人網絡,將「內陸」與海灣和海岸連接尤為重要。研究將進一步集中探討藉市區更新項目,改善舊區已建設環境和道路網絡的裨益,加強土瓜灣內陸地區與海濱空間的連接性和暢達性,並整合出三大道路網連繫,將人流和活力帶到海灣。
透過南、北連繫道路 接連區內多個公眾休憩空間
市建局進一步指出,未來會強化「龍城」區與啟德發展區連接,啟德前跑道北端的啟德都會公園和毗鄰的海濱空間,將內陸地區與海濱和水體連接。
其二是貫通公務員建屋合作社和「五街」項目,透過優化此兩個重建項目內的樓宇佈局和設計,在擬建住宅及商業基座之間的地面,計劃提供一個不少於25米闊的多元化海濱廣場,讓市民可從土瓜灣道步行直達海濱,加強九龍城舊區一帶與海濱的連接。其三是以「小區重建新社區」為重心,貫通休憩空間和海濱。
韋志成表示,「東維港灣區」的願景須要靠政、商、專業專才及地區人士的支持、參與以及資源配合,社會各界共同建設,才能成事。市建局將繼續從市區更新的工作切入,透過在區內開展的項目參與其中,尤其在促進內陸與海濱的連繫方面,推動此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