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美國與菲律賓達成一項新貿易協定,美國對菲律賓出口商品將享有零關稅待遇,而菲律賓對美出口商品將面臨19%關稅。
特朗普在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於白宮會晤後,通過其Truth Social平台發布聲明,確認協定細節,並透露雙方同時達成軍事合作條款,但未公開具體內容。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的帖文中表示,與小馬可斯的會晤是「一次美好的訪問」,稱小馬可斯在其國內「備受尊敬」且是「非常優秀且強硬的談判者」。他強調,此協定為美國開啟菲律賓市場,實現「零關稅」准入,菲律賓則需對美出口支付19%關稅,相較4月宣布的17%有所提高,但低於7月初威脅的20%。
協定還包括針對「轉運」(transshipment)的條款,若商品經菲律賓從高關稅國家轉運至美國,將適用更高關稅(具體稅率未公布)。
菲律賓是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2024年雙邊貨物貿易額達235億美元,美國對菲律賓貿易逆差49億美元。菲律賓主要對美出口電子零件、服裝及鞋類,而美國對菲律賓出口包括油籽、穀物及石油產品。
特朗普表示,此協定將促進美國農產品、能源及汽車出口,特別提到「大引擎車輛(如SUV)」將受菲律賓市場歡迎。菲律賓貿易與工業部尚未正式確認協定細節,但貿易部長克里斯蒂娜·羅克(Cristina Roque)表示,菲律賓正積極與美國商討,以確保「互利」的貿易環境。
特朗普自2025年1月上任以來,推行「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針對與美國存在貿易逆差的國家徵收高關稅,以縮減2024年達1.2萬億美元的美國貨物貿易逆差。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菲律賓實施17%關稅,作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政策的一部分,隨後暫緩90天至7月9日,允許各國談判以降低關稅。7月10日,特朗普發函通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計劃自8月1日起將關稅提高至20%,促使菲律賓加快談判步伐。
7月15日,菲律賓貿易代表團計劃訪美,尋求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商討更優惠的關稅條件。小馬可斯於7月22日親赴白宮,與特朗普直接談判,最終達成19%關稅協定。
協定包含軍事合作條款,雖未公開細節,但可能與《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及《訪問部隊協議》相關。菲律賓駐美大使何塞·曼努埃爾·羅穆亞爾德斯(Jose Manuel Romualdez)4月曾表示,美國對菲律賓徵收關稅可能影響其購買美國武器的能力,包括一項價值55.8億美元的F-16戰機採購計劃及「颱風」導彈系統部署。
菲律賓貿易部長羅克表示,19%關稅相較東盟鄰國(如越南46%、泰國36%)較低,對菲律賓經濟影響「相對溫和」。
菲律賓經濟以內需為主,出口佔GDP比重低於越南等國,有經濟學者警告,菲國電子及半導體(佔對美出口一半以上)及農產品(如椰油、加工水果)可能因價格敏感而需求下降,若關稅戰延續,可能抑制投資及推高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