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政府安全內閣周五(8日)通過全面軍事控制加沙提案後,德國總理梅爾茨即日宣布,暫停所有可能用於加沙地帶的軍事裝備出口許可。這一決定被視為以色列最堅定國際盟友之一的罕見立場轉變。
內塔尼亞胡:變相獎勵哈馬斯
梅爾茨在聲明中強調,以色列「有權防禦哈馬斯的恐怖襲擊」,但指出以軍最新軍事行動「使實現停火和人質獲釋的目標愈發困難」。德國政府將「即刻暫停所有可能用於加沙的軍備出口審批」,直至另行通知。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德國是以色列第二大武器供應國,佔其國防進口的30%,主要提供海軍裝備。專家指出,德製發動機被用於以軍「梅卡瓦」坦克和「納默」裝甲車,而「薩爾」級護衛艦更直接參與了對加沙的炮擊。
內塔尼亞胡週五與梅爾茨通話後,以政府發表聲明批評德方決定「變相獎勵哈馬斯」,並稱這損害了以色列對抗恐怖組織的「正義戰爭」。德國政府未具體說明受影響軍備清單,僅表示將逐項審查出口許可。
歐盟內部分歧加劇
作為歐盟內親以陣營的核心,德國此前一直與匈牙利、捷克共同抵制西班牙、愛爾蘭等國對以實施武器禁運的提議。此次政策轉向可能削弱以色列在國際上的支持網絡。
梅爾茨同時呼籲以色列政府:(1)確保人道援助全面進入加沙;(2)避免進一步吞併約旦河西岸;(3)為持久停火創造條件。但德方明確表示不會跟隨法國、英國在九月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計劃。
分析人士指出,德國此次決定具有雙重象徵意義,一方面保留了歷史包袱:作為大屠殺責任國,德國戰後長期將保障以色列安全視為「國家使命」;一方面又面對現實壓力:加沙至今造成數萬人死亡、大面積饑荒,引發德國內部政治與道德爭議,梅爾茨政府須作出回應。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侯賽因認為,此舉更多是政治姿態:「德國仍將保持對以海軍裝備供應,美國作為主要軍售方的地位也未動搖。」但專家同時指出,這標誌著歐洲對以態度的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