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中午,中國海外發展(688)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其核心指標呈「雙降」態勢。
上半年,中海地產實現營業收入832.19億元,同比減少4.27%;公司股東應佔溢利85.99億元,同比減少16.62%,但這一降幅已較2024年上半年23.54%的同比跌幅收窄近7個百分點。
受樓市持續下行影響,上半年中海地產的毛利率再次創下歷史新低至17.40%,較2024年同期下降4.66個百分點,也低於2024年全年17.70%的水平。
但從行業視角看,中海地產毛利率水平仍高於多數房企。市場機構克而瑞數據顯示,2024年地產行業50家典型上市房企整體的毛利率為10%。
銷售方面,上半年公司實現合約銷售額1201.5億元,同比下滑19%。分區域看,香港及北上廣深五大城市貢獻了近五成的銷售額,其中北京市場單城銷售額達304.5億元,佔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
上半年對應合約銷售單價為2.35萬元/平方米,較2024年同期的2.73萬元/平方米下降14%,反映其部分核心城市需通過適度降價刺激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以來,房地產政策迎來新一輪寬鬆窗口:北京、上海、蘇州等城市相繼出台政策,鬆綁限購和優化房貸,刺激當地樓市需求。至此,四大一線城市均已進入「政策寬鬆周期」。
中海地產主席顏建國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呈現邊際改善,下行區間顯著收窄,相信樓市新政、提振消費等舉措,會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市場普遍預期,政策短期內能有效提振市場情緒、止住快速下滑的勢頭,但難以複制過去房價暴漲行情。
融資利率降至2.9% 擲550億買地
盡管業績承壓,但中海地產依舊沒有停下買地的腳步,這與公司財務基本面持續向好有關。
截至6月末,中海地產資產負債率為53.7%,較2024年末降低2.1個百分點,創下公司近10年負債率新低;凈負債率28.4%,較2024年底下降0.8個百分點;持有現金1089.6億元,現金短債比達4.9倍。三項指標均遠超房地產「三道紅線」的「綠檔」標準(負債率≤70%、凈負債率≤100%、現金短債比≥1.0)。
期內,公司平均融資成本進一步創歷史新低至2.9%,較2024年的3.1%再降0.2個百分點。公司在行業內融資利率僅次於華潤置地。
雄厚的財力為中海地產新一輪買地擴張保駕護航。
上半年,中海地產新增17幅地塊,總權益地價為401.1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20.3億元大幅增長233%。
對應拿地單價1.56萬元/平方米,較2024年同期的1.10萬元/平方米同比增長42%。
單價上升的核心原因與中海地產拿地布局向高房價區域集中有關。相關數據顯示,中海地產上半年52%的買地資金投向了香港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這些城市優質地塊往往資源稀缺、競爭激烈。
例如今年3月,中海地產以75億元的總價、10.23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拿下了北京海澱一地塊,刷新北京單價“地王”紀錄。
截至6月30日,中海地產總土地儲備達4047萬平方米,其中權益建築面積3721萬平方米。
另據公司披露,7月公司又投資149億元拿下五幅地塊。前7月累計權益買地550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八成的水平。
8月27日,中國海外發展(688)收報13.81港元/股,跌2.81%,總市值為1511億港元,是當前市值僅次於華潤置地的內房股。
《星島環球網》見習記者楚向陽 深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