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鐘樓9月底開放

巴黎圣母院的整體修護工程將持續至2030年。路透社資料圖片

建立自1163年的巴黎聖母院,在1250年時完成兩座高達69米的鐘樓,為哥德式教堂代表。在2019年慘遭祝融、2024年底重啟後,將在9月20日、21日重新開放「鐘樓」,民眾可於這兩日免費登頂參觀。登頂可近距離欣賞當年幸運躲過火災的「16座雕像群」,其中一座還藏有19世紀主導重建的建築師面孔。

據《費加洛報》(Le Figaro)統計,聖母院每日湧入3.5萬名訪客,重新開放不到一年,已累積超過700萬參觀人次,迅速重回法國最受歡迎的古蹟之列。整體修護工程將持續至2030年。法國國家古蹟中心(CMN)日前宣布,聖母院鐘樓將於9月20日、21日重新開放,為「歐洲古蹟日」活動的一部分,屆時民眾可免費登頂參觀,需至活動官網預約。巴黎觀光網站「出走巴黎」(Sortir a Paris)預告,自9月24日起,鐘樓將恢復售票參觀,門費為16歐元,25歲以下免費。
聖母院雖曾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期間遭受破壞,近乎荒廢,但19世紀在法國名著「鐘樓怪人」出版後引發社會關注,巴黎政府因此邀請推動哥德復興運動的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Eugene Viollet-le-Duc)主導重整。他以仿中世紀的方式,全新製作出如今最具代表性的「尖塔」,以及環繞於尖塔底座的「16座雕像群」等。
2019年4月15日聖母院大火,在消防隊的搶救下,保留了鐘樓。尖塔雖完全燒毀,但在尖塔底座的16座雕像,恰巧在火災發生前4天,被送往法國西南部多爾多涅省(Dordogne)修復,奇蹟般地逃過一劫,成為少數倖存的原始元素。
據《巴黎人報》(Le Parisien)報道,這16座高3公尺,重150公斤的銅製雕像,分別為聖經中的十二門徒,與四福音象徵(獅子、公牛、天使和鷹)。
自1861年起安裝至今,因氧化轉為綠色,1937年曾拆下翻修。2019年至2021年修復期間,團隊使用新技術去除氧化層,重現原本的棕色金屬光澤,並以錘子修正變形,替換損壞部分,加上防鏽塗層。
法國藝術雜誌Beaux Arts補充一個微妙的秘密:其中一座門徒雕像的臉孔,竟是19世紀負責聖母院重建的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本人,彷彿是他悄悄留下的隱藏簽名。而該雕像代表的正是門徒聖多馬(Saint Thomas),在中世紀傳說中被視為建築師與工匠的守護者。
目前鐘樓、全新建造的尖塔、與已放回尖塔底部的雕像群,正進行鷹架拆除工程,準備再次重現在世人眼前。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