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不似預期 95%企業批無法理解情感需求 「AI缺乏人的溫度」

隨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生成式AI工具在設計、寫作和編程等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普及,人類工作被AI取代的論調大行其道。然而,AI的快速擴張也滋生了「AI垃圾」問題,據自由職業平台Upwork和Fiverr數據,2025年上半年,「AI內容修復」訂單量按年增長300%,涵蓋修復AI插圖、代碼漏洞和重寫文章等各式需求,而這些AI生成產物往往需要人工介入修復。許多人原本希望借助AI節省成本,卻未料到最終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金錢來修正AI錯誤。

左圖為修復前,右圖為修復後。
左圖為修復前,右圖為修復後。

 

AI修復工作興起 修復比原創更累

全球開始湧現AI修復工作,包括設計師、作家、編程等自由職業者。西班牙有設計師指,有客戶用AI生成十幾版商標,打印時卻初發現有線條過細斷墨、顏色疊加模糊、品牌名稱放大後呈像素塊等各種問題。該設計師直言,修復工作則與重新設計無異,甚至比原創更累。

全球開始湧現AI修復工作,包括設計師、作家、編程等自由職業者。
全球開始湧現AI修復工作,包括設計師、作家、編程等自由職業者。

 

在文本創作領域,一位美國自由作家表示,每天都收到客戶發來的AI生成文章,邏輯鬆散且常有矛盾。她指出,文本修復最難的不是改錯,而是找回「人的溫度」。同時,客戶常認為修改僅為在AI基礎上的小修,報酬僅為原創文章的一半。

在編程領域亦需大量修復,一位印度程序員指出,AI因常常複製不同項目代碼片段,未修改變量名稱,致使系統邏輯混亂,這會給客戶帶來巨大損失;此外,AI無法識別現實中的風險漏洞,只會按照訓練數據裡的模式拼接代碼;還有AI生成的聊天機器人不僅答非所問,更將用戶電話號碼、地址等敏感信息發送給其他諮詢者。

AI無法理解人類情感需求

麻省理工學院一份報告則顯示,95%的企業AI試點項目未達預期,並非因技術不足,而是因為AI無法記住人類的反饋,無法適應複雜的上下文,更無法理解「情感」、「氛圍」這些抽象的需求。

事實上,AI已開始取代重複性高、標準化強的工作。史丹佛大學經濟研究室最新報告指出,發現軟體開發、客服、翻譯、行銷是受衝擊最大的產業,不過,資深員工仍有AI難以複製的隱性知識,例如需要複雜判斷、創造力、人際互動和同理心的職業。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