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獲得在騙案中受害人或因涉及騙案被捕的學生同意後,警方會將相關個案轉介至香港青年協會,由專業社工提供進一步支援學生及學生家庭,包括心理輔導及家庭關係輔導,協助紓緩其心理及生活壓力,並降低再次受騙或重犯的風險。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陳文浩表示,有關計劃至今年8月展開至今,已有5名學生受害人及3名被捕學生獲轉介至青協,對象主要為18至22歲,有個案損失金錢高達300萬。
他續指,社工跟進個案時觀察到,騙徒尤其擅長利用恐嚇和威脅手段,令青少年在心理恐慌下難以作出理性判斷,進而誤信騙徒。青少年誤墮詐騙陷阱的原因包括對詐騙手法缺乏認識,難以分辨真假資訊,其次,他們於情感上的渴求使受害人誤信騙徒的虛假情感,繼而減低戒心;另外部分年輕人因孤獨或生活壓力大,心理承受力較弱,容易被騙徒操控。
陳文浩建議,年輕人應小心保護個人資料,避免在公開平台或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證、地址、電話等私隱資訊,同時在網絡上與陌生人互動時,應保持警覺,避免開啟視像通話或接受不合理要求,若不幸遭遇詐騙或威脅,應盡快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