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屆四中全會今日至周四(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後稱「十五五」)的建議,是此次會議最重要的議程。作為銜接「十四五」與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規劃,「十五五」如何應對內外挑戰、錨定發展方向備受矚目。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就此接受《星島頭條》專訪,指出「十五五」規劃相較於「十四五」既有延續性,也有顛覆性,其中新能源汽車、光伏及AI相關製造都會在「十五五」規劃中有較大發展;惟如今所處的外部環境與此前不同,在科技實力提升後,面臨的美國打壓或更明顯。
產業經濟層面自信增強
余凌曲表示,「十四五」期間雖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包括疫情衝擊、美國發動的貿易戰與關稅戰等,但中國經濟總體仍保持5%左右的中高增速,實現了較穩定的發展。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產業與經濟發展層面的自信顯著增強。他回憶,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中國仍處於被動捱打狀態,而近期都在反擊,這背後有自信心的支撐,包括華為、寒武紀都能製造出先進晶片,雖仍與英偉達有差距,但已能完全支撐自身AI相關產業發展。

這五年間,半導體集成電路晶片領域增長明顯,新能源汽車光伏全球市場份額已超一半,其中汽車業幾乎所有產業環節均集中在中國,就連Tesla在華生產的車型,零部件供給本地化率也已超過90%;產業結構上,高端服務業佔比不斷提高,包括旅遊、文化、時尚等領域,佔比和服務質量均提升。
相關文章:四中全會前瞻 近4屆A股例升 刺激消費措施料續加碼 盤點七大政策受惠行業
高質量發展仍是重點
針對「十五五」規劃,余凌曲指規劃並非天馬行空的設計,而是基於過去已形成的發展優勢與向好苗頭,進一步培育壯大,最終轉化為支撐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相較於「十四五」,「十五五」既有延續性,也有顛覆性。其延續性在於高質量發展仍是重點,即經濟規模體量在保持合理穩定增速的基礎上,更強調經濟增長的質量和產業發展的水平。
至於顛覆之處,在於現今所處的外部環境與此前不同,余凌曲分析道,在科技實力提升後,面臨的美國打壓可能會更明顯,中國出口投資亦都面臨各方打壓。就關稅戰而言,美國正持續壓縮中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空間,科技領域的合作、產業層面的協同,已很難像過去那樣順利推進。
因此,對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亦需要新的改革措施。他稱美國封堵的是貿易,建議外向型經濟可以從傳統的「產品出口」轉向「產業出口」或「產能出口」,比如通過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更多產業性佈局,既能有效應對關稅戰衝擊,也能打破「傾銷商品」「擠壓他人生存空間」等外部批評,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產業鏈體系。

促進內需可持續增長
除外部挑戰外,內需不足亦是「十五五」規劃需解決的問題。余凌曲指出,最近CPI仍處負增長,這表明內需尚未充分發揮其在經濟循環中的基礎性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經濟發展。若這一問題得不到系統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將面臨挑戰。因此,他指「十五五」規劃中或會更強調自立自強的發展,如何促進內需的可持續增長、科技的可持續進步等。
針對技術進步,他認為一方面要通過投入來實現技術突破;同樣關鍵的是,技術產業化後需要讓老百姓消費,擴大內需,從消費端促進產業發展,推動科技進步,而不能只是「把成果鎖到櫃子裡去」。例如新能源汽車科技進步很快,這很大程度來源於消費增長快,形成盈利空間後,帶動車企更多的投入。
在「十五五」規劃中,哪些產業將受惠?余凌曲認為總體上仍是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他以晶片出口為例,目前晶片已躍居中國第一大出口商品,而這顯示了背後產業結構的變化,該趨勢則將在「十五五」規劃中進一步體現,其中新能源汽車、光伏及AI相關製造都會在「十五五」規劃中有較大發展;傳統的如服裝、襪子等附加值較低的行業,則可能進一步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
「AI+」料受惠政策利好
有新能源產業鏈企業高層向《星島頭條》表示,從行業預期來看,「AI+」領域大概率會迎來政策利好,例如消費補貼、企業扶持等,相關企業有望享受到產業紅利。
對於新能源領域,他分析稱過去五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而接下來政策與市場的關注重點,可能會轉向新能源基建,如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的建設。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用戶對充換電設備的需求不斷上升,後續相關領域的投入將持續加大;此外,行業內還普遍預期,伴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提升,如二手車交易、電池回收、專屬保險等市場環節的需求也將同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