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飲用水風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10月20日)下午2時半會見傳媒,公布檢討政府採購機制專責小組提出的先行措施。
政府物流署於今年6月,向「鑫鼎鑫商貿有限公司」的「鑫樂」品牌批出為期3年、港島及部分離島辦公室的樽裝飲用水合約,其後政府發現懷疑涉及造假的水質檢測認證,終止與「鑫鼎鑫」的合約。財庫局及後採取三重行動,包括主動邀請審計署審查採購和招標過程等。
許正宇指,自己與小組以「主人翁思維」,思考如何阻塞漏洞。他又指在審視期間除發現有詐騙行為,亦發現團隊警覺性未符合社會期望,認為需要改變制度。他又指小組已提出六項由檢討政府採購機制專責小組(專責小組)提出的先行措施,並己督促物流處落實,三方面圍繞制度改革、加強部門間信息互通和重塑工作文化三方面,盡早堵塞政府採購程序的漏洞。政府亦會進行紀律調查,由未參與今次採購的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劉焱負責,目標年底前完成。
相關新聞:
政府飲用水|物流署長陳嘉信道歉!認事件產生疑慮、程序有不足 指有人造假署方未及時察覺
政府飲用水|許正宇:已勾勒多項具體方案 承諾盡快展開培訓 任何事最重要「過得自己,過得人」








措施包括以下6方面:
1. 發放內部指引訂明盡職審查具體要求:物流署在8月底向政府人員發出內部便箋,就採購和管理合約過程中須做好盡職審查的節點作出提醒。物流署今日進一步發放內部工作指引,訂明在擬備招標文件、評審投標書及合約管理各個階段進行盡職審查的具體要求和提供詳細指引,協助採購人員更有效防範潛在欺詐行為。
2. 成立「採購及物料管理審核組」加強抽查:物流署由10月起已擴大原有內部審計專隊的職能,並重組為「採購及物料管理審核組」,作為第三方審查專隊,以風險為本原則加強抽查各部門採購時的盡職審查工作,並適時上報有關部門首長正視。
3. 修訂《招標和合約的標準條款》加強審查和管理合約權力:為加強政府在招標和合約管理方面的權力,物流署今日已修訂《招標和合約的標準條款》,當中涵蓋規定投標者和承辦商須同意政府可直接向第三方核實所提交資料的真確性,並容許政府在審核標書過程和合約期間進行實地視察等。經修訂的條款亦賦權政府在發現承辦商提交虛假陳述或不真確資料時,可即時終止合約。
4. 設立電子資料庫共享資訊:採購工作並不限於物流署,各部門也會自行採購服務和產品。為善用不同部門的採購經驗,物流署十月中已設立內部電子資料庫,持續蒐集各部門有關承辦商投標情況和合約表現的資訊,構建整個政府通用的採購資訊網,供採購人員隨時查閱,從而更有效及早識別高風險投標者。
5. 加強人員培訓防範詐騙:物流署聯同香港警務處和香港海關在九月舉辦了五場講座,重點向各部門負責採購和財務工作的人員講解騙案手法和識別技巧,提升他們的防騙意識,共有逾750人次參加。另外,物流署亦正安排培訓班,向同事詳細講解新訂立的內部工作指引,讓他們能掌握執行細節。
6. 建立主人翁工作文化:採購工作需有規則依從,但人員的妥善執行亦至關重要。在構思及落實各項措施時,物流署透過不同渠道鼓勵同事提出意見,當中包括在九月舉行兩場員工交流會,聽取他們對做好盡職審查工作和程序的意見,務求他們對各項優化措施有更強的參與感和承擔,從而建立主人翁工作文化。物流署會繼續透過入職培訓、恆常培訓活動和員工交流會等,將「盡職盡心,採購為民」的主人翁工作文化逐步植根同事心中,令他們視政府採購猶如己事,更積極更謹慎。





政府將作內部紀律調查 涉十多名物流署、庫務科人員
許正宇指,政府下一步工作為進行紀律調查,一般紀律調查由部門內部進行,但因應事件涉及部門多首長級職員,故邀請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劉焱協助進行紀律調查,初步估計調查對象涉及10多名來自物流署和庫務科的職員。
劉焱指,會即時開始調查工作,會聯絡涉及同事作陳述,有需要會約見涉事人員,目的找出涉及人員所大要承擔的責任。目標年底完成調查,如有問題會交由公務員事務局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