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共和的孫中山一生對新事物好奇,晚年除了搞革命,還致力於航空的發展。中國第一架自製的飛機「樂士文」(Rosamonde)1號,正是以其妻宋慶齡命名。這背後有一段故事。
1910年,孫中山正值45歲的壯年。當時的他因為屢次革命,流亡海外,到處奔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美國奧克蘭看到華裔馮如駕駛自製飛機的壯舉,當時是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的第7年。孫中山感嘆:「我們中國有傑出的人才」,下定決心發展中國空軍。






1923年初,孫中山在廣州成立新政權,稱大元帥府,並成立了航空局。孫中山以元帥的名義,任命於紐約迦彌斯航空大學精研飛機製造與駕駛技術的楊逸仙為航空局長。楊精心挑選了20多名技工,基本解決了技術骨幹的問題,然後用以前在美國購買的一些備件和機器和工具,解決了必要的設備問題,經過半年的努力,1923年7月生產出第一架國產雙層螺旋槳敞蓋飛機。
在生產期間,孫中山經常親自拜訪,鼓勵全廠員工一起工作。新飛機試飛當天,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親自出席了在大沙頭機場舉行的試飛儀式。飛行員即場邀請觀眾試飛,但當時人們還不了解飛機,也不敢相信工業落後的中國自家製造的飛機,所以無人應聲。





這時,宋慶齡卻站出來,成為中國第一名參加試飛的女性試飛員。這架飛機最終還載著宋慶齡和孫中山在廣州上空飛行,最後一起在機前攝影留念。孫中山提議將這架中國自行製造的飛機以夫人宋慶齡的英文名字「Rosamonde」命名,即「樂士文」1號。
1923年10月,飛機製造廠失火,包括「樂士文-1號」在內的4架飛機在火災中燒毀殆盡。為了永遠紀念,北京中國航空博物館複製並展出一架1:1的「樂士文-1號」飛機,向觀眾述說中國航空事業的創業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