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Devon Science」創辦人、科學家麥克拉倫近日通過實驗發現,公共廁所乾手機吹出強風之中,充滿細菌及真菌。相較之下,一般空氣含菌量近零,難怪她說:「這就是我不使用乾手機的原因。」
麥克拉倫將培養皿放在公廁烘手機下方收集吹出的空氣,同時以另一皿在普通空氣中揮動作對照。經過隔夜培養,結果發現烘手機樣本長出大量細菌與真菌,而對照組則幾乎沒有菌落。她後來又進行更嚴謹的對照實驗,分別採集烘手機出風口、廁所空氣、洗手前的手及洗完手後用烘手機的手,共4個樣本。結果顯示,烘手機出風口的細菌量最多,其次竟是「洗完手後再烘乾的手」,菌量比未洗手前還要多。
視頻曝光後,許多網民驚呼:「以後不敢用烘手機了」,甚至有人留言「我寧願用衣服擦手,也不想被吹一臉細菌。」不過也有網友質疑實驗不夠科學,指出廁所烘手機的採集樣本不夠多,並建議同時測試紙巾擦手或自然風乾的效果。麥克拉倫承認疏忽,未來將再測試。
部分醫學專家則呼籲公眾毋須過度恐慌,指無論使用紙巾或烘手機,只要洗手步驟確實、能徹底烘乾或擦乾,手部細菌量便可大幅降低。真正關鍵在於「洗手是否正確」,而非僅限於烘手機或紙巾孰優孰劣。
雖然科學界對烘手機是否會二次污染仍有爭議,但麥克拉倫的實驗無疑再度喚起公眾對公廁衛生的關注,也讓不少人重新審視每日看似微不足道的洗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