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生活及就醫問診需求日趨旺盛,但跨境醫療保障的銜接障礙、服務流程複雜及保障範圍不匹配等問題漸顯,成為必須解決的民生課題。星島新聞集團將舉辦「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5」,深入探討大灣區醫療如何聯動發力,包括如何推出跨境專屬醫療險,也涵蓋優化異地就醫結算體驗、延伸慢病管理與預約掛號等增值服務,不僅為往來兩地港人解除醫療後顧之憂,更推動大灣區醫療保障體系更高質量發展。







港大深圳醫院與港互通電子病歷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張文智教授表示,港大深圳醫院目前每日門診量約6,000人次,其中有21%求診者為香港市民,且該比例每月以1至2%的速度增長,反映香港市民對跨境醫療的需求持續上升。
張文智指出,港大深圳醫院為跨境醫療作出示範,如在2015年起成為首家接受香港醫療券的內地醫院,疫情時與香港醫管局進行電子病歷互通,為因疫情無法返港的長期病患者提供診症及取藥服務,並預計今年底實現與醫管局電子病歷記錄系統對接,以提升診症效率。該院去年10月更開通跨境救護車服務,讓救護車可從該院直接過關「南下」送病人回港,毋須中途停車。
不過,張文智表示,目前香港市民仍未熟悉內地線上就醫系統,例如使用微信預約、付款及查閱病歷等,亦有市民誤以為可在港就診、深圳開藥,但他強調醫院必須進行專業診斷後才決定用藥方案,相信未來要加強公眾教育,以助了解內地就醫流程及正確觀念。
提到未來跨境醫療方向,張文智表示設有一個國際醫療部,提供比香港私家醫院收費更低、但服務和環境更好的醫療服務,也可以設計高透明度及高保障的打包收費項目,甚至接受「雙保」,以解決跨境醫療的一大痛點。
保誠指跨境醫療理賠比例近30%
保誠保險首席客務營運及健康保障業務總監歐陽佩玲指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進程加快,港澳居民「北上」就醫日益普遍,相關跨境醫療需求呈現明顯增長趨勢。根據該公司數據,內地跨境醫療個案由2023年近3,800宗,增加至2024年超過4,700宗,增幅達23%;2025年上半年,跨境醫療理賠個案比例由26.1%升至近30%,而「醫療費用直付服務」的理賠個案更按年大幅上升87%,反映民眾對跨境醫療及支付服務需求持續增強。
為回應市場需求,保險公司積極拓展與大灣區醫療機構構建「醫療夥伴合作生態系統」,例如將直付服務網絡擴展至澳門、深圳、廣州、中山及佛山等大灣區城巿,解決跨境就醫的支付與服務銜接難題。
此外,市場調查亦顯示,內地居民對跨境保險服務興趣濃厚。該公司今年第二季調查指出,76%內地受訪者有意在未來12個月訪港,其中有計劃在港管理個人財務者,對危疾保障(55%)、醫療保障(40%)及儲蓄產品(45%)表現較高興趣。她期望,未來持續推動跨境醫療保障發展,探索更多醫療與保險結合的新模式,以滿足兩地往來的客戶需求。
康健:兩地醫療成本有顯著差異
康健國際醫療集團營運總監陳振康認為,香港與內地醫療成本有顯著差異,例如香港打癌症化療針費用約30,000元,但內地用同一家藥廠原裝藥物,收費只需6,000至8,000港元;洗牙服務一樣,深圳洗牙只需100多港元,但香港洗牙動輒800至1,000元。這跟內地藉國家政策與藥廠談判以壓低價格有關,惟香港缺乏議價能力,成本高昂。
不過,香港醫療仍然有信心保證,內地居民不但會專程到港購買日常用品及藥物等,而且香港高水平及高質素的高端醫療服務,也能吸引內地具經濟能力的患者,例如進行專科治療或手術等,建議香港專注發展高端醫療服務,以發揮質量優勢。
陳振康認為,香港與大灣區醫療可發揮互補作用,例如經濟能力較低的香港患者可到深圳打吊針接受基礎治療,然後回香港進行後續跟進治療。此外,內地養老院條件優越、成本低,也能吸引香港居民北上養老。香港與大灣區更可通過醫療保險支付互通、病歷資料共享(經患者授權)等方式,降低整體醫療成本。
他期望通過論壇討論兩地如何互補,例如為內地患者提供香港高端醫療服務,同時利用內地資源降低香港基層醫療成本。
盼更多內地機構納保險保障名單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創會會長蕭英傑表示,大灣區發展為香港保險業帶來新機遇,首先從單一香港市場擴展至擁有8,000多萬人口的跨境市場,創造了龐大的剛性需求,而且大灣區城市各有特色的醫療服務,包括新技術、新藥物及專家等,加上內地醫療成本遠低於香港,不僅促使港人北上求醫及養老,也為保險公司降低理賠成本,保費也有望更便宜。
他強調,目前仍要面對制度壁壘及產品覆蓋面不足等挑戰,例如目前香港與內地保險從業員資格互不認通,香港保險從業員如無內地牌照,無法在內地提供理賠服務,而且理賠單據、醫療報告等,也有待安全合法地統一及流通。加上目前保險產品未能完全滿足跨境康復養老服務,例如跨境救護車及康養車的交通費用、長者長期物理治療費用,以及特殊藥物費用,目前仍未納入理賠範圍。
蕭英傑相信,未來可透過區塊鏈技術,在國家政策框架下實現檔案資料電子化的安全合法地流通,為理賠奠定基礎。他期望日後有更多能覆蓋兩地醫療服務的理賠產品,也有更多內地醫療機構納入保險公司保障名單,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更重要是利用大灣區龐大市場擴大保險池,以吸引內地市民購買,也能降低保險公司整體成本,從而令保費更便宜,保障也更全面。
星島「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5」|聯動創新 出海領航
活動合作查詢:[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港樓已現積極回升信號 專家稱租金與利率「正向利差」 惟內房前景仍具挑戰
港零售商需放棄價格競爭思維 商場IP活動助增獨特體驗 AI及機器人增效率
港數字資產發展落後美國 專家籲放寬監管吸流動性 促進市場創新
港扮演內企出海橋頭堡 角色超越行政支援 「走出去,更能走進去」
全球變局下中國迎3大挑戰 經濟前景遠勝歐洲 京東沈建光料明年關稅趨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