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老話——生意唔賺錢,邊個會做?聽落是否好有邏輯?常理判斷,亦應如此。不過,就小弟個人經驗及目睹的所有個案,發覺,原來做生意,真的是十做六七蝕,尤其新仔學人做生意又入咗一個毫無經驗的行業,幾乎是十做九蝕。
事實上,做生意與賺錢從來冇一個等號,大家咪傻吓傻吓將辛辛苦苦儲來的錢去博。記住,每一個行業都有不少「蛇」,專騙新手資金,尤其餐飲業,這個,已有無數藝人中招。
做生意蝕本,無知者是應該的。但若是坐擁百數十億資金的大集團,也一廂情願插進長蝕的生意,又卻是非常離奇。
我講乜?正是政府2019年之前,決定開展虛擬銀行業。
「虛擬」兩個字,好似好未來又好前衛。但事實,單單虛擬貨幣已不知爆出幾多騙案,令無數人血本無歸,屍橫遍野。至於虛擬銀行,也一開始就令投資者流血不止,不知何年何月才見家鄉。
金管局2019年開始陸續批出3批共8張虛擬銀行牌照,包括:(一)MOX Bank;(二)PAO Bank;(三)天星銀行;(四)螞蟻銀行;(五)富融銀行;(六)理慧銀行;(七)匯立銀行;(八)眾安銀行。8間銀行已營運5至6年,年年勁蝕,俗啲講,真係蝕到眼坦坦嗌阿媽,喊到收唔到聲。
改名無效 繼續失血
可能「虛擬」兩字給人太虛而不踏實感覺,於是去年10月開始,金管局將虛擬銀行改叫數字銀行。有用嗎?冇!八間大寶號繼續失血,單單去年已一共虧蝕26億4000萬元。
睇睇過去幾年的總虧蝕,更是驚人,過百億冇乜走雞。
小弟才疏學淺,當虛擬銀行推出時,我左睇右睇,也睇唔出佢哋個business model可以點生存而又有營利,也睇唔出市場有幾需要佢地。當然,我可能是「井底蛙」,故一直冇興趣參與這種虛擬運作,不存錢也不借錢,純旁觀,看看夠竟在搞乜鬼!
至今,5年了,若仍有人認為數字銀行是前景秀麗,值得再燒銀紙的話,是否需要搵醫生驗吓個腦呢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