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研議針對戀童癖及強暴犯等性犯罪者實施「化學閹割」(一種藥物控制法,注射藥物,以減少男性荷爾蒙,抑制性衝動)的新計劃。司法部長馬穆德(Shabana Mahmood)據報正積極評估此措施,旨在更嚴厲打擊性犯罪,保護公眾安全。
研究顯示,特定藥物能有效降低性衝動,使性犯罪案件減少近三分之二。馬穆德部長目前正考慮將此藥物治療方案擴展至英格蘭及威爾斯的20所監獄,並為全國性推行預作準備。不僅如此,《太陽報》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出,她希望能更進一步,探索英國採行化學閹割懲治性犯罪者的可能性。
該消息人士表示:「長久以來,我們對性犯罪者構成的威脅視而不見,總認為解決方案過於困難或令人不悅。」他強調,司法部長對於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公眾「不會膽怯」,並且會果斷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報道更指出,一項小規模的自願試點計劃因被認為力道不足而遭到否決。
事實上,部分國家已有化學閹割的先例。美國加州等地已對假釋出獄的特定罪犯採用此法。在德國、法國、瑞典與丹麥,化學閹割則採自願原則,甚至有些性犯罪者會主動尋求此治療。化學閹割通常涉及使用兩種藥物,一種旨在抑制性念頭,另一種則用於降低體內睪固酮濃度以壓抑性慾。
今年2月一項由民調機構「Find Out Now」執行的民調顯示,在30歲以下的英國選民中,高達67%支持對性犯罪者實施化學閹割,僅24%反對,反映出年輕世代對治安的強硬態度。
國際上,塞浦路斯曾提議將化學閹割作為無期徒刑的替代方案。數月前,哈薩克則宣布對11名戀童癖者進行大規模化學閹割。這些罪犯據報皆「對未成年人犯下性侵犯案件」,他們被強制注射抑制性慾的藥物,一年需注射24次,每人每年藥物成本約278英鎊。哈薩克對戀童癖者施以全球數一數二的嚴刑峻法,罪犯出獄後,其住址等個資會被公開,以便家長留意潛在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