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英特爾同意讓美國政府持有10%股權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五(23日)宣布,英特爾公司已同意讓美國政府獲得其10%的股權,這項前所未有的協議將使美國財政部成為這家芯片巨頭的主要股東之一。此舉標誌著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對半導體產業的深度干預進入新階段。

美聯社引述白宮匿名官員透露,這項協議源於特朗普與英特爾CEO陳立武(Lip Bu Tan)上周的會晤。政府將把根據《芯片與科學法案》向英特爾承諾的78億美元補助金部分轉換為股權,具體作價尚未公開。英特爾當前市值約1000億美元,10%股權價值約100億美元。

特朗普在記者會上直言:「我對他(陳立武)說,我認為美國成為你們的合作夥伴會很好,他同意了。」他強調,這項協議旨在強化美國芯片自主生產能力,減少對海外製造芯片的依賴,以維持美國在人工智能競賽中的技術領先地位。

報道又指,英特爾近年陷入營運困境。昔日憑藉處理器推動個人電腦熱潮數十年的成長後,英特爾錯失了2007年iPhone觸發的新一浪科技潮轉型,從此陷入低谷。近年人工智能熱潮使Nvidia及AMD受益匪淺,英特爾卻愈發落後,去年虧損近19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再虧37億美元,促使譚展開大規模成本削減。預計至今年底,英特爾員工數將減至約7.5萬人,較去年底減少25%。分析師認為,英特爾可能別無選擇,必須接受政府成為大股東的現實。

美國政府成為重要公司大股東雖罕見,但並非前所未有。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為瀕臨破產的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注入近500億美元,換取約60%股權,最終出售股份時損失約100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週二在CNBC採訪中表示,政府無意干預英特爾業務,並將持有無投票權股份,但分析師質疑,特朗普政府與英特爾掛鈎,可能產生利益衝突,並變相迫使其他企業優先採購英特爾芯片。

這是特朗普政府晶片戰略的最新舉措之一,其他包括要求輝達和超微對中國芯片銷售支付15%佣金、揚言對進口芯片徵收最高300%關稅,以及通過《芯片法案》投入超過2000億美元補貼等。

英特爾尚未對協議發表評論。若交易達成,這將是美國政府數十年來對私營企業最大規模的直接股權投資。

 

 

 

即時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