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通脹率將居七國集團之首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下簡稱「經合組織」)警告,英國今年的通脹率預計將達3.5%,在七國集團(G7)成員國中居首。
《衛報》報道,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實施了1930年代以來力度最大的進口關稅政策,並將推高物價,但美國通脹率(2.7%)仍遠低於英國。經合組織預計,英國明年的通脹率將降至2.7%,遠高於英國央行2%的目標。央行稱,水、能源賬單上限的提高以及國民保險繳費的增加,都是通脹率高於目標的原因。
經合組織還預計,未來一年內,英國嚴苛的稅收和支出計劃將抑制經濟增長。經合組織還將英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從上次預測的1.3%上調至1.4%,並預計明年的GDP增長率維持在1%不變。在工黨正試圖推動經濟復蘇之際,這一預測並不樂觀。
若經合組織的增長預測準確,英國明年的GDP增長率將處於G7中游水平——低於美國(1.5%)、德國(1.1%)和加拿大(1.2%),但高於意大利(0.6%)、日本(0.5%)和法國(0.9%)。今年,英國有望成為G7中經濟增長第二快的國家。
工黨在去年大選前的目標是實現G7中最高的持續增長。針對經合組織的預測,財政大臣李韻晴(Rachel Reeves)表示,這些數據證實英國經濟比預期更強勁。「今年上半年,英國經濟增速在G7中居首。但我清楚,要打造一個為勞動者服務並惠及勞動者的經濟,我們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不過,保守黨領袖凱米.巴登諾克指出,經合組織的報告是對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軟弱的經濟管理能力的嚴厲評判」。「經濟增長放緩,通脹率居G7之首,這都歸因於工黨的增稅政策。英國需要強有力的領導和清晰的規劃。」
此外,一項針對私營部門企業的調查顯示,隨著企業成本不斷上升和消費者消費意願持續低迷,銷售和企業信心近幾個月的復蘇進程在9月份出現逆轉。9月,標普全球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8月創下12個月高點的53.5大幅回落至51。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