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擬修法調整軍警權限

歐洲近日頻傳疑似俄羅斯無人機侵擾事件,德國境內通報案例也逐年增加,引發社會對安全漏洞的憂慮。各界正辯論是否修法擴大軍警權限因應威脅,相關爭議也觸及軍警權責劃分的憲政紅線。
德國航空安全局(DFS)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全德通報144起無人機干擾事件,高於去年同期的113起與2023年的99起。如何應對日益增加的無人機威脅,成為近期德國熱議話題。
依「基本法」(即德國憲法)規定,國防軍主要任務是抵禦外敵,境內安全則由警方負責。軍方在國內僅能保護軍事設施,除非發生嚴重災難或大規模恐攻,否則不得介入內政。
基社盟(CSU)籍聯邦內政部長杜布林德27日宣布,將推動修改「航空安全法」,授權國防軍在警方請求支援下可偵測、攔截甚至擊落無人機,並規劃設立全國性「無人機防禦中心」,整合聯邦、各邦與軍方資源。
杜布林德警告,德國已成為俄羅斯「混合戰」一環,無人機不僅用於偵查,也意在製造社會恐慌。
歐洲安全政策專家、基民盟(CDU)議員基塞維特進一步建議,應直接啟動「基本法」中的「緊張狀態」(Spannungsfall),讓國防軍能在關鍵基礎設施周圍採取防禦或反制行動。
杜布林德的計劃引發不少反彈。刑警工會(BDK)主席佩格洛批評,德國內部安全是警方職責,軍方只能在極端例外情況下介入,「若將決定權轉交國防部,恐怕已踩上憲政紅線」。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