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將於本港時間周四(30日)凌晨宣佈議息結果,市場幾近肯定減息0.25厘之餘,更憧憬宣布結束量化緊縮(QT)計劃。有專家認為,若聯儲局一如預期宣布結束縮表,將加大市場對貨幣政策持續寬鬆的預期,並有利於股市、黃金及非美貨幣等資產表現;不過,亦有指美國減息也難扭轉經濟數據變差的大方向。本港影響方面,美國進一步減息將有助樓市進一步鞏固升勢,並有望反映到Hibor走勢,減低供樓人士的負擔。
美就業市場疲弱相對通脹重要
高富金融集團投資總監梁偉民表示,聯儲局實施貨幣政策具有兩個目標,分別是全民就業和維持物價穩定,但很明顯現在是對立的,因就業市場有疲態,但通脹則因關稅而變得不明朗,並有持續升溫的風險,令聯儲局在減息上變得審慎。
不過,他預期美國勞動力市場疲弱,相對於通脹,將是更有力支持聯儲局減息的原因;同時由於美國政府停擺後令非農、每周領取失業救濟人數等數據停止更新,市場只能以之前的數據作參考,將維持認為就業市場正在轉弱。事實上,美國近月非農數據欠佳,其中8月非農就業人數僅增加2.2萬,遠低於市場預期的7.5萬。
若聯儲局一如預期減息及結束縮表,他認為加大市場對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有利於股市、黃金及非美貨幣等資產表現。但他提醒,聯儲局不可能完全忽視通脹風險去減息,而且市場已「Price in」在12月也減息0.25厘。





減息緩和經濟壓力 難改大方向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聯儲局未來政策將有三大轉變,分別是結束量化緊縮、實施減息,以及可能持續一段時間的減息周期。在正常情況下,減息通常刺激股市及經濟,但目前美股已處於「危險的高位」,加上經濟數據可能持續轉差,認為「只不過是緩和了經濟壓力,但始終形勢較差,即使減息也難扭轉經濟變差大方向」。
對於香港市場影響,莊太量指港股自下半年以來也有所上升,樓市截至今年10月也是整體向好。對於美國可能進一步減息,他預計樓市會更加鞏固地慢慢再上升,股市都可以打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然後再向上挑戰。談及近期恒指走勢時,他認為恒指今年內突破30000點機會不大,「可能要再等明年第一季」。
港股較多內地股份 影響料有限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亦表示,一旦聯儲局結束縮表,意味可能重新購買美債,令美國財政更加充裕。他解釋,量化寬鬆是增加貨幣供應的方法,通常在經濟下行或失業率高時用來支撐經濟,而縮表就是減低貨幣供應,令聯儲局不持有那麼多美債。
對於香港影響,他認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一定會反映到情況,減輕借錢及買樓人士的負擔。同時,他認為香港樓市已從低位反彈,近月一手及二手銷售均有所增加,雖然樓價仍未見上升,但起碼成交量有所回升,若美國減息,對於樓市發展有一定支援。
談及港股時,麥萃才提醒,香港股市八成以上是內地股票,減息對市場支撐有限。他又表示,主要受惠板塊為利率敏感的股份,例如房地產股,但究竟效力有多大,暫時來說都偏向保守,不要預期有很厲害的幫助。
一旦減息超出預期 恐加劇擔憂
不過,經濟學者袁偉基表示,港息很可能不會完全跟隨美國減息步伐。他解釋,Hibor下跌速度緩慢,目前仍有許多銀行提供3厘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以吸納港元資金,顯示本地資金市場並不充裕。他預計,即使聯儲局減息0.25厘,香港最多只會減0.125厘。
他又坦言,減息對樓市有心理影響居多,因為業主期望供樓負擔減輕,但因現時大多數按揭已與Hibor掛鈎而非最優惠利率(P),故認為實際影響有限。
此外,袁偉基更認為如果聯儲局減息幅度超過預期,且同時停止縮表,可能反映聯儲局對經濟的擔憂加劇,「如果減多過0.25厘,同時又停了縮表的話,大家就會害怕,是不是美國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