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粒線體轉移成功

一項世界首創的體外受精(IVF)技術試驗,已成功在英國幫助8名健康的嬰兒誕生。圖為醫生在IVF程序中將精子直接注射到卵子中。路透社資料圖片

英國完成全球首個「3人DNA嬰兒」的臨床試驗,已有8名健康嬰兒誕生,年齡從幾周到兩歲多,目前都正常發育,未出現遺傳疾病。這項技術透過轉移第3位捐卵女性的粒線體,讓高風險遺傳疾病的女性也能生下健康孩子,被視為打破遺傳疾病循環的新希望。

一項世界首創的體外受精(IVF)技術試驗,已成功在英國幫助8名健康的嬰兒誕生,並有效降低他們從母親身上遺傳基因疾病的風險。這項於16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突破性成果,為帶有粒線體(mitochondrial)DNA突變的女性,帶來生育健康下一代的希望,並獲得生殖健康領域專家的高度讚譽,被視為遺傳醫學的里程碑。
法新社報道,粒線體疾病影響約1/5000的新生兒,目前無法治癒,症狀包含視力受損、糖尿病與肌肉萎縮等。為此,英國在2015年成為全球第一個批准「粒線體捐贈」IVF技術的國家。該技術除了使用父母的卵子與精子外,還會取用1位捐贈者卵子中健康的粒線體DNA。
這項備受矚目的試驗,在英格蘭東北部的新堡生育中心進行。22名婦女接受治療後,共有8名嬰兒(4男4女)誕生。研究指出,其中6名嬰兒體內導致疾病的突變粒線體DNA,成功被降低了95%至100%;另外2名嬰兒也降低了77%至88%,低於致病範圍。
其中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技術「有效減少母嬰間的疾病傳播」。研究人員表示,8名孩童目前都健康無虞,儘管其中1人曾出現心律不整問題,後來也已成功治癒。
沒有參與這次研究的瑞典生殖專家拉森(Nils-Goran Larsson)肯定這是一大突破。拉森還說,新的技術給了受到「毀滅性」粒線體疾病影響的家庭「非常重要的生育選擇」。
儘管因此技術誕生的嬰兒被部分人士稱為「3親嬰兒」,但研究人員反駁此稱謂,因為來自捐贈者的DNA僅佔新生兒總DNA的約0.1%。
然而,「粒線體捐贈」仍充滿倫理爭議,在美、法等多國尚未被批准。反對者,特別是宗教領袖,因其涉及人類胚胎的毀壞而表示反對;其他人則擔憂這可能為基因編輯的「訂製嬰兒」鋪路。法國粒線體疾病專家則認為,此技術應用於避免遺傳疾病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在治療不孕症上則尚未被證實。
這8名嬰兒的健康狀況,將在未來數年持續被追蹤。這項突破性技術,為受遺傳疾病所苦的家庭,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殖選項」。
另據紐卡斯爾大學生殖生物學教授赫伯特(Mary Herbert)表示,除了英國,目前全球只有澳洲也合法允許進行線粒體轉移。她指出,希望這次英國的成功結果能讓澳洲監管機構安心,她說:「我們相信很快就能拿到第一張執照,(在澳洲)進行臨床前研究及訓練,並計劃在2026年啟動臨床試驗。」

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