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耐力賽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但它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此前鮮為人知的副作用,比如影響情緒和人際關係。諮詢師表示,「馬拉松離婚」是一個真實現象,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的研究表明,一些連續參加馬拉松的中年人非但沒有保持跑步的巔峰狀態,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焦慮和抑鬱,這可能會危及他們的工作、社交和家庭生活。
《泰晤士報》報道,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研究人員、61歲的倫迪是一名跑步愛好者,他想了解反復進行馬拉松是否真的有益於心理健康。他和同事對22個國家的576名四五十歲的男女馬拉松運動員進行調查。「最初,94%的跑步者表示,他們認為馬拉松對他們有益。但當對他們進行了嚴謹的抑鬱焦慮心理測試後,我發現在25%的受訪者中,這些症狀的測試結果高得令人擔憂。」倫迪說。
他的研究結果還顯示,在這一群體中,約8%的跑步者屬於臨床抑鬱症和重度焦慮症的高危人群。「這項研究強調,馬拉松跑並不能保證良好的心理健康。」倫迪強調,跑步和耐力訓練通常與更好的情緒相關,他的研究中75%的人感覺跑步後心情更好。「當身心持續處於壓力之下時,對部分人來說,跑步習慣更像是一種應對機制,而非樂趣所在,倦怠和焦慮就會悄悄襲來。」
艾曼達.梅傑是慈善機構「家庭行動」的主任。「鐵人三項和高爾夫等運動會形成神經生物學反饋回路,讓你感覺良好,所以你會更多地進行這些活動。」她說,「但如果你因為某項活動開始花費大量時間,遠離家人,那麼伴侶可能會感到疏遠和被忽視。」馬拉松新手通常會經歷一個身分轉變的過程,因為他們會沉浸在這項活動中,並進入一個疏遠伴侶關係或婚姻的全新「跑步社交世界」。
「即使伴侶支持,跑步者接受新身分也會危及親密關係。」以色列溫蓋特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婚姻可能會因此破裂。」訓練佔據了你清醒時的每時每刻,從你的睡眠方式到你的飲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