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浮宮博物館19日發生震驚全球的失竊案,法國內政部長努涅斯說,這些珠寶不可能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它只能引起收藏家的興趣」,但有分析擔心被盜珍寶會被「拆件」出售。也有消息人士估計賊人難以在黑市脫手,相信是接到委託盜取珍寶,供私人收藏。
法國最大的拍賣公司之一、巴黎德魯奧(Drouot)拍賣行總裁亞歷山大.吉凱洛表示,犯罪分子最好能意識到自己所犯罪行的嚴重性,主動歸還這些珠寶,因為這些珠寶的名氣太大,幾乎完全無法銷贓,即便他們試圖拆解珠寶、單獨出售。吉凱洛將此次盜竊比作1911年的《蒙娜麗莎》失竊案,稱當時的竊賊並未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最終那幅畫竟被他藏在了床底下。
吉凱洛表示,由於官方尚未公布本案具體細節,目前難以對被盜珠寶進行準確估價,但僅竊賊在逃跑時遺落的一頂「歐仁妮皇后王冠」可能就價值數千萬歐元。他強調,這些被盜物品代表著法國的文化遺產,其價值根本無法單純用金錢來衡量。
要追回這些珠寶可能相當困難。歐洲大型珠寶公司77 Diamonds執行董事柯明德(Tobias Kormind)表示:「很可能永遠無法再看到這寶。專業竊盜集團常會將大型、容易辨識的寶石拆解重切,以逃避追查,等於徹底抹去它們的來源。」
也有藝術品行業人士認為,盧浮宮失竊珠寶的「找回率非常低」,是所有博物館藏品中最低的,無論是1792年法國大革命還是1990年古羅馬珠寶失竊案,失竊的珠寶都無法被全數追回,因為鑽石可以被拆分,黃金可以熔掉,「文化價值在黑市等於零」,名畫失竊還可能被認出,但只要珠寶離開展櫃,就可能永遠從文明記憶中被抹除。
也有不少網友猜測,失竊案背後可能有金主指定,就不會有銷贓問題,「這感覺是被人指定要的東西然後盜走」、「應該是有金主開價,這珠寶值xx元,我願意出珠寶價值50%,請你去偷,先給50%,到手再付清剩下50%」。也有網友推測可能博物館有內應,並批評盧浮宮保全系統,「該不會有內應,若不是縝密計劃怎麼可能辦得到」、「沒有內鬼,引不來外賊」、「2025還有這種電影情節,還不止一兩件,安保到底怎麼做的」。
盧浮宮是全球最著名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204年,每年接待約900萬遊客,阿波羅長廊於2020年才完成翻新,集中展示法國王室珍貴文物。

此次被盜的珍寶瑪麗-阿梅莉王後與奧爾唐斯王後的冠冕、藍寶石項鏈及藍寶石耳環。網上圖片

此次被盜的珍寶瑪麗-路易絲皇后的祖母綠項鏈和耳環。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