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宋維義指獎學金助減壓力 「無後顧之憂地拼搏」

資深大律師陳政龍以擅打刑事案聞名,又積極為本港法律界培育更多新血,目前已收逾80位「徒弟」,桃李滿門,其中一位徒弟宋維義跟隨師傅步伐於2022年得獎,現正朝着刑事大律師的方向前進。宋指大律師工作繁複,每日都要面對不同壓力,獎學金令他能免受經濟壓力,無後顧之憂地拼搏。

大學參與模擬法庭感有趣

有愛爾蘭及捷克血統的宋維義在港土生土長,操流利粵語,因大學時參與一次模擬法庭覺得有趣,繼而決心成為大狀。他憶述當年評審官問問題測試法律思考,「不單要懂法律原則 ,還要套用在不同情況,過程十分緊張。」陳政龍則笑指對徒弟充滿信心,「他對法律原則分析,資料蒐集具全面性、關聯性。」

宋維義提到正式出師,獨自掛名執業後會發現所有事都要靠自己負責,所有事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保持最高的專業水平;同時又因為大律師是自僱模式,沒有穩定的收入,甚至打完官司後仍未必馬上收到尾款,「獎學金讓我無金錢顧慮,幫助我專注工作內容。」他現時專攻刑事案,冀能打響名堂成為一位出色的刑事大律師。

宋維義大律師(中)在大律師公會獎學金頒獎典禮上,與兩位「師父」陳政龍資深大律師(左)及高東利大律師(右)合照留念。大律師公會提供
宋維義大律師(中)在大律師公會獎學金頒獎典禮上,與兩位「師父」陳政龍資深大律師(左)及高東利大律師(右)合照留念。大律師公會提供

 

楊嘉瑋大律師(左)在時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右)手上接過大律師公會獎學金證書。大律師公會提供
楊嘉瑋大律師(左)在時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右)手上接過大律師公會獎學金證書。大律師公會提供

 

左起:宋維義、陳政龍、毛樂禮。葉偉豪攝
左起:宋維義、陳政龍、毛樂禮。葉偉豪攝

 

宋維義有愛爾蘭及捷克血統,因在港土生土長,操流利粵語。葉偉豪攝
宋維義有愛爾蘭及捷克血統,因在港土生土長,操流利粵語。葉偉豪攝

 

宋維義現時專攻刑事案,冀能打響名堂成為一位出色的刑事大律師。葉偉豪攝
宋維義現時專攻刑事案,冀能打響名堂成為一位出色的刑事大律師。葉偉豪攝

 

楊嘉瑋:有餘力接義務工作

2017年得獎者、大律師楊嘉瑋表示,獎學金令他有些許餘力接義務工作,幫助他人,「能做到自己喜歡的工作,覺得是非常難得。」楊嘉瑋熱衷人權、性別權益等議題,遂立志成為大狀深耕司法覆核及公法案件。他提到,剛開始執業的兩年十分擔心生計,計算工作能否夠交租,又害怕下月沒有新工作接手,因當時經驗尚淺,不會放過任何機會,最後工作行程排滿要睡在公司,更有好幾單案件是「蝕住做」,「獎學金是幫助我度過前期難關,並助我把握相應機會。」

他回顧當時做了不少義務工作,例如一些因有理據爭拗而法援未獲批的司法覆核案件;亦試過協助經濟困難的客人,收象徵式訟費上庭打官司。他寄語新入行的人,有獎學金起步時自然會更順利,「但即使無獎金,你在法律界依然至少有20、30年時間奮鬥,努力一樣會成功。」

記者:趙克平

即時港聞